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验看,出路只有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靠更高的生产率来消化高成本。
总体上看,内地城镇发展滞后于沿海地区,欠发达地区城镇发展滞后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滞后于大城市,建制镇发展滞后于建制城市发展,即使同一城镇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普遍滞后,许多城市绿化面积不增反降,致使城市及其周边的工业三废问题、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等日渐突出,许多城市常年空气质量较差。
其结果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等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势头难于得到遏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采取以农补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城乡关系偏重于城市,城镇建设偏重于大中城市等政策,不仅严重迟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而且导致我国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小城镇落后于大中城市的二元结构问题不断强化。不仅如此,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大,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面积不足国土4%,却集聚了全国人口的18%,创造了全国GDP的40%。大量空置住房的存在和大量居民无房可住情况日益突出。农民工实际上成了钟摆式或候鸟型的流动人口。
如果城市化率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57%,城镇总人口将达到8.28亿人。同时,又由于城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制度均与户籍挂钩,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平等享受市民待遇,就业难、就医难、居住难、子女教育难、遇到欠薪和工伤赔偿等重大困难寻求社会救助难等问题非常突出。第四,随着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也会带动大量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的增长。
按照收敛假说来思考,我们还有快速增长的空间。到2010年年底,中国资本存量大概是GDP的两倍多,约93.3万亿元,相当于13.8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011年初也公布过一个关于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预测结果。的确,与中国出口产品种类相似的那些国家,其人均GDP 水平都大大高于中国。
最近,华尔街很多投资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很不看好,而且是非常认真地不看好。绝大多数的东亚经济体TFP的增长率都很好。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一个妇女平均生1.6个孩子,出生率是很低的。根据他们的估计,中国大陆为63%,高于新加坡和台湾,与韩国和泰国相似。中国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将近100个,可是现在80%的城市是没有地铁的,现在的地铁里程90%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国家层面来看,过去10多年,中国自上而下的科技发展和鼓励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也将大力提升中国的技术研发能力,这对于未来20年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样的话,可以推算出中国在2020年之前就可以达到和美国一样的经济总量。因为这两个问题都与现在倍受关注的中等收入陷阱有关,所以,下面的讨论也有助于回答为什么中国不太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不过,它是基于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来预测的。
再看那些非常贫穷的国家,比如非洲,经济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为了理解这些高速增长的现象,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概念,就是所谓的收敛假说。
基于对当前需求不足的判断,多数人认为消费萎缩使得中国未来不足以再维持增长,而且增长即将熄火。而绝大多数的预测都基于收敛假说来考虑未来的增长率变化。
如果按照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来估计,农业劳动力占比从现在的30%下降到10%以下,从而接近农业附加值占GDP份额,至少还要20多年。即使在加工贸易领域,看上去是用别人的技术,或者消化别人的技术,能做好也是不简单的。2010年以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讨论热情日益高涨。不过,收敛假说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众所周知,所有成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它的经济增长重心从传统农业部门转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过程中,劳动力也就随之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首先,因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社会的消费升级不可避免。
1979年诺贝尔奖经济学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认为,经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是加快资本积累,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收入中用于储蓄和投资的部分要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不能都消费掉。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进口甚至比出口更重要,因为相对于出口消费品而言,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品和中间品,所以进口的都是技术,包含在资本品中的技术。
这让我想起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Maddison)先生曾经复原的一个数据。即使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美国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无论过去消费占比是否出现下降趋势,笔者相信未来的消费占比一定会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假设中国的CPI 通胀水平小于5%,美国小于2%
一要加强城镇化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明确城镇化发展路线图,合理引导各类城镇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加强城镇管理地方立法,构造完善高效的城管法规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一步理顺城镇管理体制,推动城镇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社区、街道在城镇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就是空中楼阁、唱空城计。重点是加快建设道路、能源、水利、环保和消防安全等设施,高标准完善地下管线、停车设施、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共享、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区域间大型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
大力实施生态新城建设工程,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服务设施、生态建设、生活方式进社区,大力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据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向大城市聚集的特点,必须把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服务业竞相发展,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城镇化发展。
这种依靠廉价劳动力供给、低成本土地征用、低水平公共服务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改变。提高城镇化质量,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方面。
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务实推进城镇化,必须把提升城镇化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当务之急要下决心抓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构建由低密度建成区、城市绿地、山林、水面、风景区、农田等构成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实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可再生能源城市和农村示范、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节约型校园示范、绿色照明示范,积极建设一批绿色、低碳城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城市的承载能力,城市功能的完善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
要科学制定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商贸区、地铁站台、地铁枢纽、住宅区等重点区域,积极发展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地下管网等设施,增加城市空间面积。四要加强编制规划和执行规划的衔接,依法监管规划实施,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偏差,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
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保证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通过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要加强宏观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彰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增强规划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关联性。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37x5y.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xxn/5.html
有话要说...